若你有在关注国内外各大品牌,一定不难发现,近年来在形象照、伸展台及门市人形模特儿不再强调所谓「标准」纸片人身材,而是出现各形各色的身形,无论是纤瘦、健美、棉花糖女孩,都有独特的姿态来呈现健康美丽样貌。
也许大家接受了苗条并不一定等於健康,但正在减重或是体态控制的路上,你应该先建立重要的核心概念:体重机上的数字甚至是BMI数值其实没那麽重要!在你埋头学习健康饮食、精算各种营养素克数前,让营养师说给你听哪些才是关键的健康指标。

1. 什麽是BMI ?
数十年来,身体质量指数(BMI)已被多数医疗机构作为标准的健康评估工具,计算方法相当简易,直接将体重(单位:公斤)除以身高(单位:公尺)的平方来确定一个人是否属於「健康」体重范围。
而健康的体位范围(18.5<=BMI<24)是经由大规模研究结果所订定的,因为观察到当BMI小於18.5或是超过24的族群,罹患疾病及死亡的风险都会增加,言下之意就是过重(BMI>24)及过轻(BMI<18.5)都会不利於健康。虽然BMI这样简易的参考数值可以快速的提供医疗专业人员初步评估健康状况,但它并没有考虑其他因素,例如体脂肪量、肌肉量、骨密度、血压血糖等检查数值,因此体重及BMI并不能「全盘」代表健康体态,你必须考量更多指标。

2. 腰臀比
腰围以及腰臀比都只需要一个皮尺就可以轻松测量数值。首先别小看腰围的重要性,因为腰围可以显示腹部区域的脂肪,中广型肥胖已被证实与慢性病(包含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风险息息相关。而台湾男性以90公分(36腰)、女性80公分(30腰)为标准。男性腰围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谢症候群机率上升14%;女生腰围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谢症候群机率即增加5%。
进一步想了解脂肪分布情况,则可以加入臀围,以腰围与臀围数值相除即可得到腰臀比(Waist-hip ratio, WHR),男性建议值为小於0.9以下,女性则是小於0.8。当腰围或腰臀比超过标准值,表示为腹部肥胖型,同时内脏脂肪也会偏高,并且日後发展为代谢症候群及慢性疾病的风险也跟着提高。
3. 体脂肪百分比
顾名思义即为是体内脂肪和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存在的必要性为保护内脏器官、帮助维持体温的平衡、提供生存的能量、制造荷尔蒙等功能。而男性体脂率介於 15至25%,女性体脂率介在 20%至30% 为正常值。随着年纪增加,代谢变差、肌肉合成速率下降会使体脂率稍微提高。当体脂率超出建议范围,可能从外表看不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泡芙人」,所以容易被忽略,但其实隐藏着肥胖及慢性病危机。
另外,体脂率过低也会有健康隐忧,例如导致荷尔蒙不平衡、女性经期不来,这通常发生於女性体脂率低於15 %;内分泌失调,容易发生湿疹、皮肤乾燥、失去弹性、伤口不易癒合;最後也会使免疫力下降。
4. 生化检测数值
大家在做体检的时候,抽血验尿检查所得到的数据统称为生化检测数值,包含血压、心率、血脂、血胆固醇、血糖、肝肾功能指标等。这些可以协助医疗人员更全盘的掌握整体身体状况,评估全身器官、系统、代谢功能的健康程度。
最後想提醒大家,不需要太过斤斤计较体重及BMI数字,在减重计画中,开始执行重量训练的初期,你甚至可能发现体重不减反增,但是整体的体态却是进步的,所以不需因体重感到气馁,它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参考数据,但不应该是衡量您健康状况的唯一指标。